首   页走进妇联工作动态巾帼风采维权驿站关注儿童妇儿工委
天气预报 :
 
 
  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儿童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关爱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5-01-07浏览次数: 字号:[ ]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关爱的实践与思考

李中镇妇联雷萍

  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我镇妇联利用日常工作结合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调查摸底,把握了未成年人特殊群体迫切需要关爱的根源、目前存在问题、关爱措施等,为这类特殊群体改善生存现状、提升发展能力以及在未来进一步做好关爱工作提供帮助。

  一、未成年人特殊群体迫切需要关爱的根源

  这一特殊群体内的未成年人均是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或家庭情况比较困难。有的家庭因灾因病等原因致贫,系低保户家庭收入低,有的家庭甚至负债累累,生活困难,几乎全靠政府救助金帮助少年儿童生活、入学。政府的救助资金在这些未成年人家庭中发挥很大帮扶作用。贫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精神或教育上的缺失。该类儿童有的系单亲家庭,有的是跟随亲戚或跟随祖辈生活。大部分农村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都是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有的成绩明显下降。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正努力解决贫困问题,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确保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所需要的关爱和帮扶,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政府或社会的关爱帮扶让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在生活上保证达到温饱。有长期患病成员的受救助家庭能够减轻费用负担。

部分单亲贫困家庭负债累累,靠父或母单方或祖辈维持家庭,家中微薄的收入还要偿还债务,这部分未成年人家庭在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关爱后,基本的生活有了保证。少数家庭有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有的儿童从小就身患病症,有的家庭甚至有两个病人,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低保家庭收入本来有限,又需天天用药,这些费用在这类家庭已成为重负。政府给予关爱救助后,看病买药的费用有了着落。

  2、在关爱帮助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必须正常读书不辍学。

  少数家庭平时生活日不敷出,想让孩子上学谈何容易,虽然国家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也帮助减免部分学杂费,但对于这些家庭而言,无奈之下还是不能在教育上花钱。或让孩子辍学在家或让孩子出去打工。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的关爱行动,保证儿童正常读书不辍学。孩子能够学的进学的好,将来考取大学,也不能因经济困难让孩子辍学。

  3、特殊群体家庭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这些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二、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因家庭或其他原因,部分随父或母一方生活、部分随祖父母生活,该类儿童生活学习等成长环境均较差,教育存在困难、语言难沟通,行为习惯差距大,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现将其面临的困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 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得不到妥善有力的监护

  (1)监护能力弱。担任弱势儿童监护人的父或母或(外)祖父母,他们也是弱势群体,对孩子的监护只能是止于吃饱穿暖。

  (2)监护不到位。由其他亲戚担任监护人的,对弱势儿童只照顾生活,其他方面不能全部负担。

  2. 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面临问题

  (1)存在自卑感。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有的家庭贫困,有的失去父及母,在心理上与正常儿童的差距较大,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心灵、精神、情感上的需求易被忽视。

  (2)缺乏安全感。未成年人特殊群体长期缺少父母正常的沟通和关爱,致使他们变得胆小孤僻,焦虑不安,缺失被保护的安全感。

  (3)具有孤独感。部分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其父或母外出打工,他们不但没有承欢膝下、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机会,逢年过节都没有爸爸、妈妈陪伴,孩子这种长期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变得内向、抑郁、自卑、敏感和脆弱。

  3. 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教育出现盲区

  部分儿童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的家长不识字。这些家长平日又忙于生计,无暇无力教育子女;随祖辈生活的孩子隔代教育更是沟通困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使得一些孩子缺少应有的督促,学习成绩不理想。因为监护人外出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有的孩子遇到问题,得不到正确的指点和引导,行为出现偏差,这些孩子们在学习上缺少专人辅导,生活上缺少亲情关爱,直接导致这部分儿童的学习质量不高,影响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有的儿童缺少安全防卫常识,辨别能力差,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4. 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家庭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家庭基本靠打零工、种田维持生活,虽然经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多方救助和帮扶,但这类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仍然十分贫困,仅够温饱渡日,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1)有的家庭祖父母身体状况较差,自己看病吃药的资金无处着落,很多事情无能为力;

  (2)有的家庭房屋破旧失修,不能遮风挡雨;

  (3)有的家庭儿童长期患病,治疗费用负担沉重。

  关爱未成年人特殊群体,不仅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也要聚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

  三、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关爱的活动和措施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1、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关爱网络。

  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关爱队伍建设。在学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争做代理家长活动,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开展“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帮扶。各村由妇代会主任牵头组织起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关爱队伍,长期对本村的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关爱实施关爱行动。另外,充分发挥“关工委”人员作用,积极开展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设立爱心基金,提供关爱保障。

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健康成长,整合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设立关爱未成年人专项基金。用于帮助解决这一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筹措助学金,捐助学习生活用品,提供健康关怀、成长关怀等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其他同龄人一样的体贴和关心。

  3、设计关爱载体,扎实开展活动。

  开展“爱心手拉手”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学校和幼儿园,为未成年人开设第二课堂,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游戏、表演节目等。开展关爱帮扶行动,广泛动员组织热心妇女、代理家长、青年志愿者到孩子家中开展关爱活动,并长期结对帮扶,做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爱心妈妈和知心姐姐,让这些孩子获得母爱,感受家庭亲情,做到在学习上辅导、在心理上疏导、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资助,切实帮助解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学习失教、监护失助等突出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4、营造关心特殊群体的社会环境。

  呼吁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关心教育工作,不让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特殊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特殊群体茁壮成长。

  5、搭建与特殊群体家长的牵手关爱体系。

  针对特殊群体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关爱措施,每个月对特殊群体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特殊群体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确保对特殊群体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6、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我们相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会给未成年人特殊群体一个健康和谐优良的成长、教育环境,他们一定会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爱中茁壮成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